2021/9/7(晚)
當一個作品什麼訊息都沒有的時候
當然看的就會是主演是誰
有多少次在電影院我想都沒想就買票了
因為XXX有演
而身為演員的我們
常常忘了一件事情
當我們自己掛頭牌的時候
自己會想要看嗎?
很多演員喜歡抱怨自己沒有機會
永遠都只能演配角
不管實力好壞
但給我們機會
真的撐的起來嗎?
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
像電影《時尚惡女:庫伊拉》裡的艾瑪·湯普遜就是一個很棒的例子
她是少數演員裡只要有看到她的名字就可以買票的演員
也是個劇場人
還得過奧斯卡最佳編劇(《理性與感性》,又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)
可惜生小孩之後就比較少影像作品了
後來回劇場演出音樂劇《Sweeney Todd: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》
從這類型的演員身上總能看到角色的獨特性又不會太過份用力
而且很多時候看了半天才知道她是誰(表示詮釋和扮相很成功)
相比之下
我覺得梅莉史翠普很多時候的刻痕就稍微重了一點
還是很優秀
但你會發現她設計的痕跡
那個拿捏的分寸真的是一門演員一輩子很難說清的課題
送給演員們一個非常需要面對的問題
如果是你自己主演的作品
你會毫不考慮的掏錢進場嗎?
(我指的不是自己支持自己的那種,是當成他是另外一個演員,以他的樣子和知名度、演技,加上他所選擇的作品們,你買單嗎?)